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02章慷慨好施的孟尝君

第102章慷慨好施的孟尝君(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史记》记载,这个策略实施后,孟尝君府上“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

通过招纳人才一事,孟尝君不仅发展了家族势力,还获得继承权,真是一箭双雕。公元前310年,田婴去世。仗势府上的宾客,孟尝君顺利继位。继位后,他获得正式承认,被称为孟尝君。

孟尝君此人,个儿不高,但是极富人格魅力,因为他慷慨大方。短短几年间,他府上就有三千食客。这三千人中,社会各阶层,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大到卖国贼,小到偷鸡摸狗之辈,都能在孟尝君的府上找到。

王安石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王安石《读〈孟尝君列传〉》)意思是说,孟尝君不是赢得大才人的英雄,充其量不过是一代枭雄。

不管如何评价,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优待士人,这是事实。为了记录宾客的信息,每当接待宾客,他总在屏风后安排记录人员,要记下谈话内容和宾客的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去,可能还没回到家,孟尝君已经派人送礼物到宾客的亲戚家里问候了。

沉默片刻后,孟尝君告诉田婴。如果命运是上天授予的,无论人如何担心,如何处理,结果都一样;如果命运是门户安排的,只要将田家的门户增加得高高的,像城墙一样就行了。因为,无论如何,人绝不会长那么高。

这一通说辞,彻底激怒了田婴。田婴大怒,斥退孟尝君。

过了些时日,孟尝君趁田婴心情好时再次拜见,问:“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于是高兴地说,叫孙子。孟尝君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回答说叫玄孙。等到孟尝君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时,田婴就回答不上了。

趁与田婴谈得这么高兴,孟尝君告诉田婴:田婴担任国相一职,已经辅佐过三代君王。在这期间,诸侯国一天天壮大,齐国一天天削弱,作为国相,田婴应该想法子使齐国壮大。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饭,他的饭食被遮住了。有一个宾客见孟尝君坐在阴影里,认为孟尝君吃的伙食更好,感觉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火冒三丈,放下碗筷,扬长而去。

孟尝君马上站起来,将自己的饭食端到烛光下,证明他的饭菜与众人的并无差异。那人心下愧疚,刚硬的性子发作起来,当场拔剑自刎,以此谢罪。

这件事情发生后,孟尝君更是名声大噪,前来投奔的人更多了。

在孟尝君府上,只要是宾客,待遇一律相同,绝没有厚此薄彼的现象,“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难怪李白会说,“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在中国历史上,孟尝君已经成为慷慨好施的典型人物。一旦提到孟尝君,人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慷慨好施。

孟尝君告诉田婴,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相府应该礼遇“士”人,不惜重金招纳贤才。彼时田婴并不注重养士,他府上的妻妾穿绫罗绸缎,士人穿的是粗布短衣;府上的男仆女婢有好饭好菜,士人连吃都吃不饱。

既然田婴连玄孙的孙子都不知道叫什么,为他们积累财富无益。再说,如果齐国没有人才,国家一定会一天天衰弱。齐国是根,相府是本,如果根腐坏了,本也存活不了。

司马光也持有类似孟尝君的观点,他说“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资治通鉴》)。经过这番谈话,田婴彻底改变对孟尝君的看法。

在齐国,田婴的势力可与齐宣王比肩,且聚财无数,齐宣王怕田婴危及自己的王位,随便找一个借口将田婴一家打发到封地薛县。到达薛县后,田婴将一切权力都交给孟尝君。

借此大好机会,孟尝君不惜重金,大举招纳人才。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即使是擅长杀人越货,甚至是一贯分裂国家之人,孟尝君也一定不会亏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