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科举文里做考官 > 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74节

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74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初还在汴京的时候,他跟霍家老太爷还曾有过几分交情,见过霍老爹,霍千钧跟他爹几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标志性的霍家人长相,想认错都很难。

有这份渊源在,老太医才肯答应方靖远的要求,连通家人和弟子们一起搬去海州。

至于其他人,一见宋军夺回徐州,就知道战事将起,徐州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宋军要北上,还是金兵要南下,都少不了要在此会战。如他们这些寻常百姓,能有机会跟着海州军离开,自是求之不得。

起初只说是带上老太医和家人,后来又加上他那些闻讯赶来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家人们,这队伍就从十几个变成几十个最后竟有上百人之多。老太医原本还担心方靖远会因此不悦,不想他非但没生气,反而由此得了启发,在城中发了告示,愿意去海州经营和开荒的,但有一技之长,都可以跟着他一起走。

结果,哪怕留下了数万流民在徐州,仍有上万人浩浩荡荡地要跟着方靖远回了海州。

还有人说方靖远年轻冲动,经营海州已是冒进,如今虽夺回徐州和沂州,但徐州这等军机重地,定要派个老成持重之人前去镇守,方才能为北伐奠定基础。

他们虽然终于认可了赵昚的北伐计划,却开始拼命地争夺各自的权利,开始计划如何分割已到手的战利品,甚至连先前都已经打算“还”给金国的泗州和秦州等地,也有人开始要求前去镇守,还大义凛然地说什么愿为国捐躯,以身抗敌……

若是在海州大捷之前,赵昚或许还会信他们几分,可先前在方靖远去海州的时候,在范成大要出使金国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退避三合,嘲讽庆幸的模样,历历在目,他早已不信这些老臣,却又不得不用,只等着那些刚录取的进士们早些成长起来,让他能有更多的可用之才。

不过,看到方靖远的密信后,他忽然意识到,还有一些可用之人。

很快,诏书颁下,赵士程调任徐州刺史,兼管泗州,辛弃疾为沂州制置使,方靖远、魏胜、岳璃、霍千钧等人品级各有擢升,暂不调任。

就连霍千钧都恨不得跟着一起走,“要不等赵使君来了,我就回海州?”

方靖远打了个哈哈,笑道:“你不是要建功立业吗?在这边要打的仗,可比海州多多了,跟我回去,前程不要了?”

霍千钧挠挠头,纠结了一下,说道:“其实……这次我立功也多亏阿璃帮忙,还有你出谋划策,要单靠我自己……我心里还真没底。何况赵使君来时肯定也会带人过来,到时候我交接给他们,不就可以回去了?”

方靖远没告诉他,当初给赵昚写信时,就建议将霍千钧留在徐州,霍家在军中素有威望,就算朝中再派将领来,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反倒是岳璃因为身为女子,岳家又多年被贬斥在外,与新一代的军中将领几乎没几个相熟的,若是留在徐州,怕被人欺负了去。

张浚开始调动西南川省北上,而中原有赵士程负责,东有海州方靖远和辛弃疾呼应,这条战线终于可以连成一气,只待兵精粮足之日,便可启动北伐之战,一圆他们几十年来光复故土的梦想。

有人心怀梦想,有人心怀龌龊,这世界永远有光就有影,有白就有黑。

方靖远身为海州制置使,也不便在徐州久留,干脆就留下霍千钧在这里镇守,等着接应赵士程,然后便打包了老太医师徒六个全家上百口人,一起回了海州。

他还真没想到,这几十年老太医的徐州一带,出了隐姓埋名开了个小医馆之外,还收了不少弟子,散居各地,原本因为完颜廷兵败之事,徐州人心惶惶,他们早有打算离开,可没想到徐州被围,想走都走不了,最后反倒便宜了方靖远。

因为老太医的一手医术,哪怕低调,在城里也没人欺辱,只是眼看周围的亲友被金兵欺凌,他也十分揪心,平时动辄生个病关个门的,医馆也是勉强维持生计,可没想到,宋军进城的第一天,霍千钧就撞坏了鼻子跑来求医,那张脸,让他一眼就认出来是霍家的后辈,才会对他那般不客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