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五百二十三章 教育,国之根本!

第五百二十三章 教育,国之根本!(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私学,虽有诸多益处,较之大恒的国情,弊大于利!

“公学……”

天子轻喃,随即看向刚走进殿中的王五。

“内帑还要多少银子?”

突如其来的一问,王五亦是有些没反应过来,但很快,回答声便已响起:“回禀陛下,内帑如今有金九万八千六百五十二两,银两百五十三万两,粮的话,有九万五千六百七十二石。”

至于乡里学舍之教师,由郡守县令选择有学行者担任之。乡学亦三年一大考,师生均有升级制度,明朝读书教化之风,其盛况亦是远远超过了唐宋时期。

只不过,再好的制度,也抵不过时间的消磨,随着制度的糜烂,官学也几乎形同虚设,明朝的教育体系,也逐渐演变成了官助民办,即鼓励民办私学。

如此,各大私学横行,虽也起到了极大的教化作用,同样也为大明提供了相当多的人才。

但,私学,私之一字,亦是可以完全说明一切。

能办私学者,大都是地方富有之士绅地主。

天子皱了皱眉,最终,也没多说。

内帑的情况,他自然清楚。

在如今大恒的特殊体制之下,内帑之财源,自然是广泛,各大边镇,卫所,以及辽东之赋税,还有钱庄商行的赋税及部分利润,更有宁波市舶司的关税收入。

进项虽多,但,需要用钱用粮的,更多。

这些乡绅地主,办私学,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家的子弟,而随着官学的落寞糜烂,贫寒子弟,要读书,自然也就只能去各个地主乡绅所办之私学。

但凡读书稍有天资者,自然会受到各地士绅地主的拉拢投资,而随着时间演变,自然而然,就有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明末的党争,东林的兴盛,官商的勾结,与官学的落寞,私学的盛行,显然,也不无关联!

他这个天子,要将新学的种子洒出去,自然不可能倚靠私学,甚至,天子都不愿私学在大恒朝存在。

教育,且还是镶嵌了新学的教育,完完全全就是关乎国之根本,关乎意识形态的统一,关乎大恒国运,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