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崇祯七年 > 一八七 造价

一八七 造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知道,这是自己这辈子打造出来的最好的武器。

没有之一。

因为再也不可能有什么东西,会被他这么重视,这么倾注于心血其上。

铳筒尾部有一个细细的刻画——那是杜建河的名字。

整个鲁密铳长约七尺二寸,重达九斤,而过去杜建河打造的鲁密铳大约在五斤到七斤不等,都没有这么重。之所以重量会增加,是因为董策的重视,没有人敢于偷工减料,选的都是上等的材料,甚至铳筒都格外的厚实了一分。

虽然只是雏形,但是却是确确实实的,把冷兵器和火器给结合在了一起。

不过董策觉得这个设计比较鸡肋,因为刀刃在铳床的尾部,若是要和敌人厮杀,那就得把鲁密铳倒转过来,如此一来便是头重脚轻,用着非常不舒服。发射的时候还容易伤到自己。而且用空心枪管作为武器的杆来使用,对火器的损害太大了。

火铳手不比弓箭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火铳手很容易补充,并不需要怎么训练就能够掌握发射的技巧,需要的素质比弓箭手低得多。所以火铳手应该算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兵员。

弓箭手比弓箭值钱,而火铳比火铳手值钱得多。

所以董策当初在吩咐杜建河打造鲁密铳的时候,特意让把铳床后面的斩马刀去掉。

冷锻而成,坚厚非常。

本来按照常理,他们制造完之后应该要测试一下的,但是没有董策的条子,他们根本领不到火药和铅弹。

这些就为人下人的工匠们以一种小心卑微的姿势来看待外面,他们的群体相对封闭,也不大愿意跟外面接触,而每当看到像是王羽,李贵这些管事儿的官员的时候,都会跪在路边,深深的埋下头去。

好生活来之不易,便是卑微一些也没什么。

当董策得知了鲁密铳制造完毕的消息的时候,立刻便顶着寒风赶过来了。

但是这给了他一个启示——刺刀,是可行的。

早在比崇祯七年所处的西元一六三四年更早二十四年的一六一零年,在法国小城巴荣纳就已经出现了刺刀。明朝的冶炼技术并不逊色于欧洲,锻造技术更有胜之,没理由打造不出刺刀来的。

杜建河打造过鲁密铳,因此安装起来很是熟练,用来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便是安好了。

由于之前他已经向众人叮嘱了无数遍需要注意的各组成部分的尺寸,是以非常之契合,没有任何问题。

杜建河看着手中又长又大的鲁密大铳,嘴角露出一抹自豪的笑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