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崇祯七年 > 五三五 可园

五三五 可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由此多少也可窥得这位谢大人的几分心性。

梁管事引着何瑞徽进了可园,一进去,便是感觉整个建筑的风格便是大变,和外面的四合院截然不同。

若是说外面那四平八稳,方方正正,正房厢房分的清清楚楚的四合院乃是典型的北地建筑,那么这可园之中,却是一副水榭听香,处处藏景,咫尺山林一般秀美的江南园林构造了。

进了园子,便是一片冰白。

那冰白中,还反射出了一抹抹浅浅淡淡的红。

朝廷里头的大小官吏,谁人不知,谢大人写得一手好台阁体。

所谓台阁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齐平,乃是最迟从宋朝发展起来的,兴盛于明清的官场通用书体。在明朝,士大夫清玩风气及帖学盛行,因此也影响到了书法这一块儿。是故,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也即是“台阁体”。

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而且千篇一律,便使得书法这种文人抒发情感的文化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变得呆板僵硬起来。

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以不少人素来抨击,沈括《梦溪笔谈》云: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窃以为比种楷法在书手则可,士大夫亦从而效之,何耶?

只是甭管怎么说,由于这种字体易上手,好辨认,写出来工整漂亮,横平竖直,煞是好看,是以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广。尤其是在科举考试中,亦是要求以这种书体应考,故亦有称其为干禄体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可园之中,竟然九成以上,都是水面!

总不成你科举的时候还写一手狂草吧?到时候写的那个,万一考官认不出来咋办?就算认出来,得浪费多少时间?

而且到了明朝,科举中的规矩条框极多极严,写错一个字,试卷上略有涂抹,或者是多一个墨点,少一个笔画,那卷子基本上就作废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出错的台阁体自然是再适合不过。而且写出来漂亮,一眼看去就加分不少。

若是没有一手漂亮的台阁体,谢大人怎么中的进士?虽说他在万历三十五年的丁未科试中只是第三甲第三十五名,但能捞到这个名次,也是极不容易的。事实上,在大明朝但凡是能够中进士的,无一不是读书人中极为优秀的佼佼者。

不少人做了官之后,虽说写得一手好台阁体,却是以此为耻,不愿与人谈起。谢大人却是例外,不少人都知道,他无论是写公文还是私底下题字写奏章,用的都是台阁体。而且每每向人言道:“为人便当如这台阁体一般,圆润方正,通达清楚。”

他的那台阁体,比一般的更圆润一些,也更舒展,似乎能从字里便看出一丝练达通透的意思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