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摄政大明 > 第1084章.驯化之术.

第1084章.驯化之术.(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然后,就在赵俊臣单独交给李传文的第二封密信之中,赵俊臣首先就把自己对朱和堉的劝诫内容尽数告诉了李传文,然后就向李传文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真实计划,那就是——如果太子朱和堉这次还愿意听从赵俊臣的劝诫,那也就罢了,李传文也要尽心尽力的辅佐于他,但若是太子朱和堉这一次依然还选择违背赵俊臣的劝诫、想要擅自行动,那么李传文就必须要暗中使绊子,全力破坏朱和堉的计划,务必要让朱和堉狠狠栽个跟头、尝尽苦头!

“若是太子擅自行动,则无需考虑他所制定的计划成功机会究竟是大是小、亦无需考虑这般计划于国于民究竟有害或是有利,必须要彻底破坏、让他自食其果。”

这就是赵俊臣写在密信之中的原话。

在这封密信的最后,赵俊臣还特意给李传文讲诉了古时养象之人的养象之术,那就是趁着小象尚未成年的时候,把它绑在木桩之上,小象不愿受到束缚,自然是全力挣脱,但彼时小象的力量尚弱,根本无法拔动木桩,反复尝试多次之后也就放弃了,再等到小象逐渐变成大象之后,身体力量已是极大,可以轻易拔起木桩挣脱束缚,但自幼养成的思维惯性,却让它认为自己永远也无法拔动木桩,所以就连尝试也不会尝试了,也就会安分守己的留在木桩附近。

赵俊臣刻意向李传文讲诉这个故事,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一旦是让朱和堉今后习惯了独自思索、自行制定计划,赵俊臣还如何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

若是赵俊臣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朱和堉,进而让朱和堉成为自己想法的执行者与支持者,那么赵俊臣选择与朱和堉联手合作还有何意义?

其实,朱和堉这次的擅自行动,从结果而言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也产生了很积极的正面效果,他这段时间大肆弹劾藩宗的做法,就是想要让自己得罪藩宗、扮演恶人角色,然后再让德庆皇帝出面安抚藩宗、扮演好人角色!

到了最后,不仅能让藩宗势力受到重创、减轻朝廷负担,还能让德庆皇帝收获人望,这般牺牲自己成全德庆皇帝的做法,无疑是让德庆皇帝极为满意,德庆皇帝对他的看法也因此而大为改善。

若是朱和堉的这次尝试失败了,赵俊臣只会乐见其成,也会积极主动的出手、为朱和堉收拾烂摊子。

许多时候,人类未必就能比大象更聪明,也未必就会比大象更坚定,关于这一点,赵俊臣与李传文二人皆是心知肚明。

只要是朱和堉今后尝试着独自思索、擅自行动之后总是遭遇失败,而且每次失败之后都会尝到苦果,那么人类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就会让朱和堉在潜意识里对于独自思索这种事情产生恐惧,进而是促使他在无意识间放弃独自思索这种行为,最终他也就只能选择依赖赵俊臣的建议了。

但很可惜,朱和堉这一次的擅自行动,竟是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赵俊臣反倒是心中产生了危机感,生怕朱和堉尝到了独自思索的甜头之后,逐渐变成习惯、最终形成个人主见。

所以,在赵俊臣的眼里,朱和堉这种独自思考、擅自行事的错误习惯,必须要及时纠正、彻底掐灭!

只有从善如流的朱和堉,才是好的朱和堉!拥有个人主见的朱和堉,根本不值得赵俊臣支持!

这也是赵俊臣急忙安排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赶来洛阳城“辅佐”朱和堉的真正原因!

赵俊臣写给朱和堉的那封密信之中,依然是秉持着曾经的谨慎立场,反复劝诫朱和堉,接下来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做少错、见好就收,德庆皇帝如今已经扭转了对于朱和堉的看法,但储君废立之事已是箭在弦上、无法改变,这般情况下朱和堉已经成功实现了目标,完全没必须去做更多的事情,只需要静静等候东山再起的时机就好了,若是再次闹出大动静,只会产生更多变数,对于朱和堉本人而言也未必有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