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最强军火之王 > 第299章 求变

第299章 求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依靠军情局拿到埋头弹的技术前,df公司算得上是一家正宗的西方企业,跟华夏没有必然联系。

至于王栋、赵禹等人来自华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很多西方军火企业里都有华裔员工。

只是,在拿到了由军情局提供的技术,特别是华夏独有的二元发射药与层叠喷涂装填工艺后,那就不一样了。

哪怕df公司在资本上,依然是英国企业,却打上了“华夏”的烙印。

在这个大背景下,还有必要加入以遏制华夏军工为现实目的的“军火托斯拉”吗?

这就是制裁华夏,对华夏实施军事禁运的结果?

显然,这个结果与西方国家当初的设想截然相反。

用网上的话来说,再制裁与禁运二十年,华夏就什么都有了。

如果制裁与禁运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其实,在西方国家阵营里,早就有了质疑的声音。

就算有,加入“军火托斯拉”能得到什么好处?

王栋在考虑,也必须考虑清楚。

随着华夏军工的强势崛起,西方军火企业正在寻求改变,只是在改变方式上存在严重分歧。

做为绝对核心的美国军火企业继续在原来的道路上前进,认为加强遏制手段,比如技术壁垒,来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确保在各个领域,至少是高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把华夏军工压在中低端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军火企业也在这条道路上前进。

只是,落下铁幕容易,破除铁幕却极为困难。

随着华夏的军工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全球范围内跟西方军火企业争夺订单,这一切变得更加不可能。

不说别的,只是为了自身利益,欧美国家的军火企业就会横加阻挠。

哪怕知道迟早要跟华夏军工拼个你死我活,也不是现在,而且拖得越久越好,毕竟现实利益才是关键。

可见,这就是王栋面对的现实难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