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许你春色满园 > 第十五章 或许,我有办法

第十五章 或许,我有办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可是......”楚悠优听得云里雾里,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要是他真的对咱们的班底满意,为什么要把今天这出《西厢记》叫停啊,我今儿唱的没有那么差劲啊......”

楚悠优说的问题,也正是顾南乔想了许久才想通的问题。

苏以漾不是对春色满园的班底不满意,反之,春色满园吸引到他的,正是这样新颖的演出尝试。可是这其中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金三角的存在完全是建立在范陵初、段鸣山和李和田多年来的默契之下歪打正着的产物,这就宛如三神带活整支队伍,戏班子的其他成员全程打酱油,不需要适应,也根本适应不来。

这样的情况优势明显,副作用也很突出——但凡范陵初、段鸣山和李和田的铁三角被打破,戏班子的其他成员替补不上,就没办法形成那种和谐的演出效果。

以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普遍性。

顾南乔弯起眼睛一笑,狡黠地点了点头:“咱们春色满园人员有限,为了确保演出正常进行,最大程度的节约开销与成本,师父把演出形式精简到极致,这可是咱们这独一份的,别的演出团体根本不具备的优势啊。”

“嘿,你说的有点意思啊,乔丫头。”李和田一拍大腿,咧着嘴角乐了,“别的院团那么大的人员开销,还未见得唱出什么名堂来,咱春色满园可就简单了,靠着我、老段还有你师父咱们老哥三个,就能撑起一台大戏。小打小闹的就把钱给挣了,怎么看都不是赔本买卖,要说怎么咱们能吸引到投资人呢,这就是特色。”

李和田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与各大剧院团光是乐队就动辄几十人的班底不同,春色满园的京剧伴奏极为简洁。长此以往的演出之下,已经渐渐形成了鼓师、琴师和台上的角儿互相配合的铁三角关系,也算是不同于其他戏班子的独特特色。

京剧文场戏一般重唱工,以管弦乐伴奏为主,因为段鸣山是最拎得出来的高手,就在编曲和复排的时候进行调整,以月琴为主,靠着京胡、京二胡、月琴这文戏三大件坐镇,还保证演出效果。

而打击乐队的武场演奏,以板鼓为核心,在保留比较明显的“程式化”和那套必不可少的“锣鼓经”的同时,只把侧重点放在板鼓、大锣和饶拨这武戏三大件上,围绕着李和田这位“鼓师”来演奏,其他的乐器只作为锦上添花。

人家苏以漾大老远来,是想听经过市场锤炼之后的铁三角如何把在极简风格下把一场京剧传统剧目唱活,却听了一场无褒无贬的半吊子《西厢记》,不叫停就怪了。

在不影响正常演出的情况,春色满园把京剧动辄几十号人的乐队精简到极致,这样的调整对于京剧团体来说可能显得有些寒酸。可是做加法永远比做减法简单多了,这样的尝试还经历了市场的初步考验,也算是十分难得的一次调整。

段鸣山和李和田寻思着顾南乔的话,都有点拨开云雾的意思。

楚悠优虽然算是半个核心人员,但她毕竟来的晚,年纪也小,绕着绕着就有点转不过弯来了。眼看着在场各位都已经恍然大悟,只有她还完全抓不到重点,楚悠优急了。

她轻轻扯了扯顾南乔的袖子,小声嘀咕道:“南乔姐,我怎么有点听不明白了,合着......人少还是好事了?”

“不止是人多人少的问题,”顾南乔眼底的笑意更浓了,干脆把话说得更明白些,“咱们春色满园维持着这样的班底,断断续续唱了六年,在苏以漾说的那些营销手段完全没有进行的情况下,虽然没赚到大钱,却没有彻底被市场淘汰......这就说明,我们这种去繁从简的尝试本质上没有问题,或许这正是投资人选中我们的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