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二节 初抵锦西

第二节 初抵锦西(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庞统在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将幽州之行透露给诸葛亮。期望能令诸葛亮有所心动。毕竟荆州的格局实在太小,那怕真能实现荆州流传已久的“鼎足论”,其结果也不过是割据一隅而已。而从蔡吉眼下的所作所为看来,其图谋绝不会仅仅止步于坐拥一地。

思虑至此,庞统忽然觉得鼻子底下凉凉的,不禁下意识地吸了吸鼻子。对于常年在荆、扬二州游学的庞统来说,一望无际的大海并不会令他反胃,但渤海上凛冽的海风却会让他不由自主地挂起鼻涕。为了不让这等煞风景的模样继续下去,少年果断决定回船舱等开饭。却不曾想才一回身,身后便传来了一阵叫好声。

少年心性的庞统不由回头一瞅,待见船头甲板上十来名水手正簇拥舞棍的汉子连声喝彩。而那汉子赫然就是此番随蔡吉一同北上的降将张辽。虽说渤海上的天气寒冷异常,可张辽却依旧精赤着上身露出一身铁石拼铸般的肌肉。而他手上的那八尺长棍,或刺或挑,夹带着汗水呼呼作响,宛若一条游龙跃海而起。

“这男子也在憋足了劲想要建功立业啊。”庞统并不懂棍法、枪法,但身为门外汉的他此刻却能从张辽的一招一式中感受到对方的心境。

话说张辽与庞统几乎是同时加入蔡吉麾下的。但庞统在的一年之中先是与蔡吉一同入许都面圣,之后又经历了宛城之变。而今俨然已经融入东莱的谋士团成为了蔡吉的心腹之臣。反观张辽在东莱则始终处于搁置状态,蔡吉对其虽是礼遇有加,却并没有让其参与到东莱任何战役中来。倘若不是这次蔡吉亲自点名让张辽一同随行,没几个人会记起自家主公麾下还有这么个人物。不过张辽在东莱虽是名不见经传,可庞统却这个男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建树。因为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某种欲望,被压制已久的欲望。

太史慈心里本就有事,这会儿经郭嘉如此一怂恿,便借着酒劲与刚才的话头,张口问道,“奉孝觉得文和怎样?”

“经达权变,乃良平之才。”郭嘉四平八稳地评价道。

“仅是如此?”太史慈皱眉追问。其实太史慈也说不出贾诩究竟有问题,只是军人的直觉令他始终觉得那个老者深不可测。同时也难以像信任郭嘉那般信任贾诩。当然这也可能与贾诩加入蔡吉阵营过短有关,所以太史慈之前并没有同任何人谈起过对贾诩的顾虑。

“子义,贾文和有何打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吾等同心协力助主公成大业。”郭嘉说到这里,像是看穿了太史慈的心思般狡黠地笑了笑道,“放心,还有那小子跟着主公。”

“啊欠”

迎着初露的晨曦,庞统在甲板上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深吸一口气之后,少年双手一背信步走到了船舷边。但见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青灰色的海水,唯有偶尔自长空掠过的几只海燕显示出船队其实离陆地并不远。而事实上庞统所在的这艘飞云号连同紧随其后的船队,早已离开龙口港一月有余。此刻就算看到陆地也应该是辽东的海岸线。

一想到即将踏上幽州随蔡吉一同深入袁氏腹地,庞统负于身后的双手便下意识地攥紧了起来。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撼一方之霸主,那可是任何谋士都梦寐以求的功绩,而他庞统此刻正以未及弱冠的年龄参与其中。无论是出于报答蔡吉的知遇之恩,还是出于实现的抱负,庞统都觉得自已有必要好好干一场,同时也向世人证明并不只有颍川才出谋士,荆州鹿门子弟同样能出经世之才。

“孔明,汝何时能北上?天下已动,时不待我”庞统在心中如此默念着。

在离开东莱之前,庞统写了几封信托人带回荆州老家,这其中既有给家人的,也有写好好友的。但唯有在给诸葛亮的信中,他提及了即将北上幽州的事。因为庞统凭诸葛亮的才智应该能从那简单的字里行间看出北地即将有大变。须知自打庞统自东莱出仕以来,已经不下三次修书劝说诸葛亮北上东莱。由于庞统很清楚高官厚禄并不能令的好友心动,所以他在信中所谈皆是东莱的政令如何通常,东莱的百姓如何安居,东莱的兵马如何强壮。同时亦提及了之前的许都之行,以及眼下各大诸侯的动向。总之庞统希望诸葛亮在看到这些后,能离开隆中的茅庐同一起运筹帷幄纵横天下。

然而令庞统失望的是,诸葛亮在回信中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北上的意思。相反他在回信中不止一次地劝说庞统要辅佐蔡吉忠于汉室。说实在的,蔡吉一直以来都对汉室敬畏有加。无论是早年借兵救驾,还是后来的上呈上计簿,再到出兵讨伐袁、吕二逆。相较大多数诸侯的所作所为,蔡吉完全当得起汉臣二字。只是庞统本人对汉室并不感冒。在他看来国家沦落至此,汉皇室需要负很大的责任。加之许都之行中当今天子刘协并没有给庞统留下深刻的明君印象。所以倘若有人能取刘氏而代之,庞统亦不会觉得有多惊讶。当然庞统同样也清楚诸葛亮有着一股子虽九死其犹未悔倔强脾气。只要是他认准的道理,就算是要逆天行事也会再所不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