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五十二节 大婚在即

第五十二节 大婚在即(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因为如此这会儿的曹操虽只送了聘书就急着向蔡吉讨要嫁妆。可在场众人除了讥讽几句之外,倒也并未对曹操产生非议。毕竟正是出于对蔡吉诸侯身份的尊重,曹操才在此非常时期尽量满足“三书六礼”的步骤。否则若换做其他寻常女子联姻,曹操怕是仅派几辆装着绵、绢的马车来此,就可直接把人给接走成亲了。

其实蔡吉本人倒是对“三书六礼”并不执着。在她看来与曹丕订婚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不过曹操既然将事情搞得如此隆重,蔡吉也不会加以拒绝,再说她都出了五万斛粮食。其实真正让她感到头痛的另有其事。却见蔡吉在向贾诩点头首肯之后,又回头向坐在最末端的工匠行会会长赛鲁班问道,“马伯,本府的府邸翻修得怎样了?”

从未参加此等重要会议的赛鲁班被蔡吉一点名,当即便微微挺了挺腰板,略带拘谨地拱手作答道,“回主公,后院再过十日便可翻修完毕。至于大堂扩建仍需年后才能完工。”

原来蔡吉虽已坐拥六郡之地,并受封侯君,可她所住的宅邸却依旧是当初的东莱太守府。仅就蔡吉本人以及诸仆役门客而言,若大个太守府自然是绰绰有余。毕竟蔡吉不用像其他诸侯那般要养一大家子的妻妾。而她本人对一些奢华的装饰也并不感兴趣。因为无论蔡吉将宅邸装点得如何富丽堂皇,都不可能比后世拥有空调、暖气、电视等等现代化设施的公寓住得更舒适。与其花费颇多去置办那些华而不实的,还不如简简单单来得整洁。然而如今既然要成婚,那就免不了要重新翻修一番。且不论如何将整座太守府雕梁画栋,至少也得腾出一个院落来安置即将来此的曹丕以及随行的人员。

不过这会儿蔡吉耳听大堂的工程要拖过年,不禁微微蹙了蹙黛眉道,“大堂不是只翻新一下,何故变成了扩建?”

然而眼见蔡吉对汪昭颇为轻视,刘义逊倒是适时地又向蔡吉提点道,“主公,汪昭此人虽脾气暴躁,难当重任。但留守平原郡的辛氏却都是精明之人,不可不防。”

蔡吉听郭嘉提起了辛评、辛毗,不禁收敛起了先前的笑容。的确,相比名不见经传的汪昭,辛氏可是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记录。不过让辛氏特别是弟弟辛毗出彩的却并非袁绍而是曹操。再一联想到去年辛毗来黄县谈判的情形。蔡吉不由回头向郭嘉问道,“奉孝如何看待辛氏?”

面对蔡吉的询问,郭嘉悠然作答道,“辛氏乃颍川名士。长兄辛评为人忠诚不二,且一直以袁绍长子袁谭为尊。但辛评智短,不辨忠义,一味愚忠袁氏,日后必无善终。相较之下其弟辛毗刚亮公直,正谏匪躬,虽身处袁营,却对汉室仍存有敬畏。”

郭嘉对辛氏的分析,正应和了后世史料对这两的记述。蔡吉旋即点头附和道,“奉孝言之有理。汝与辛氏同为颍川人,不知可否在辛毗身上做做文章?”

“嘉愿出面一试。”郭嘉欣然颔首道。

“善,此事就交由奉孝处理也。”蔡吉在向郭嘉报以微笑之后,又回头向贾诩问道,“文和公,不知本府的婚事置办得如何了?”

“回主公,媒妁已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之礼,且下了聘书,眼下正与占卜请期。”贾诩拱手作答道。

贾诩所说的纳采、问名等一些列婚嫁步骤指的正是自周朝便传承下来的“三书六礼”。所谓“三书”,是指奉行“六礼”应具备的三种文书,即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女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迎亲书,迎亲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此“三书”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记录。

而“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就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聘礼;请期,又称告期,即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亲迎,又称迎亲,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如此六个步骤,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只在名目和内容上有所更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打黄巾之乱后,整个中原因战乱而变得动荡不安。值此朝不保夕的时代,民间乃至公卿大夫阶层的婚嫁步骤已然简略了许多。不少地方都甚至都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夫妻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也不要了。而按原有历史进程,也正是从汉末三国起皇太子成婚不再有“亲迎之礼”。直到隋唐年间,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开始重新尊照“六礼”行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