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一百零七 愿立军令状

第一百零七 愿立军令状(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想到这里,刘备伸手拍了拍张飞的肩膀劝慰。“事关重大,若无万全谋划,备恐重蹈南就聚覆辙。”

耳听刘备提起南就聚,张飞的脸色顿时为之一黑。话说在徐庶、诸葛亮投奔刘备之前,张飞一直以半个军师的身份替刘备出谋划策。但是效果却很是一般。刘备在南渡之前一直都四处游荡没有一个像样的安身之处。后来好不容易得蔡安贞相助刘备方才南渡得了庐江有了一份稳定的基业。其实张飞也知道自己智谋有限,当不得刘备的军师。但也正因为如此,张飞才会怪诸葛亮、徐庶等人不尽力,没能识破曹贼在南就聚设下的圈套,致使主公丢了庐江的家业。当然张飞心底里最气的那个人,其实还是他自己。

“此番若再不成事,休怪飞手中长槊不认人!”言罢张飞便气鼓鼓地大步朝中军大帐走去。

刘备深知自家这三弟素来口硬心软,只得无奈地摇摇头快步跟了上去。与此同时,诸葛亮正在帅帐中与从事马良商讨军中钱粮用度。马良字季常,博学多才,在马氏五兄弟中最富才名。由于马良眉中有白毛,故乡里皆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此刻眼见刘备与张飞联袂而至,诸葛亮和马良双双起身相迎,“见过主公,见过张将军。”

张飞却是虎目圆睁,指着那几个缩成一团的兵卒怒斥道,“主公莫劝!此等偷奸耍滑之辈,不打不成器!”

刘备当然知晓“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可他好不容易才在长沙附近募集到万余兵马,若是因张飞肆意鞭打健儿引起兵变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于是刘备一面朝陈到使了个眼色,一面拉着张飞往中军大帐方向走,“军情紧要,益德速随孤找军师去。”

陈到得了刘备的暗示,当即绰起一杆长枪,来到校场中央大声一喝,“休得偷懒!随吾练枪!”

眼瞅着陈到替自己操练起了新兵,张飞终于收起了鞭子,不过嘴上还是不依不饶道,“主公治下太过宽厚也!”

刘备并没有就如何练兵继续同张飞争论下去,而是附在张飞的耳边低声说道,“曹贼南下伐吴,现正与孙伯符对峙于赤壁。”

张飞只是冷哼了一声没有还礼,刘备却是快步上前虚扶二人道,“二位不必多礼。”

马良见刘备有要事同诸葛亮相商,连忙告辞退出了大帐。诸葛亮则直起身看了看刘备,又瞅了瞅张飞,旋即手摇羽扇微微一笑道,“主公今日来此可是为了曹孟德攻吴一事?”

“军师妙算!”刘备惊讶间赶紧一边拉着诸葛亮就坐,一边絮絮叨叨地将曹军的动向介绍了一遍。

张飞听罢刘备所言,顿时两眼放光嚷嚷道,“此事何需问策村夫,某这就点齐兵马,杀曹贼个措手不及。”

“益德休得胡言!”刘备狠瞪了张飞一眼,“军师才思敏捷,且与吾等有恩!”

面对刘备的叱责,张飞一脸的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诸葛亮固然是以决芍陂之策助他们逃离了曹兵的追击,可那场逃亡至少有一半是老天爷的功劳。倘若老天爷没有下雨致使芍陂水暴涨,诸葛亮便是有通天之能也无法阻止数万曹军的追击。更何况自家主公之前曾三番两次地去请诸葛亮出山。若那村夫真如其所言对主公倾慕已久,又确如外觉吹嘘的那般拥有天纵之才,那他当时就应该接受主公的邀请,替主公出谋划策。也好避免之前的南就聚之败。可现实却是诸葛亮借庐江败退施恩于主公,从而以弱冠之龄一跃成为军师将军,并仗着主公对其的厚爱,不断地安插亲信。

是的,张飞最看不惯诸葛亮的地方,便是诸葛亮借招贤纳士之名让他的一干亲戚好友充当要职。像是那啥蒋公琰,出身低微不说。还整日沉溺于醉酒不理政事。结果诸葛亮却是对其百般包庇。还说什么“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笑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一点小事都不能认真做好,还谈什么社稷之器。总之在张飞眼里那几个所谓的荆州名士多是些名不符实之辈,根本无法与他们这些追随主公多年老人相提并论。

望着张飞一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模样。刘备心知自己这三弟对孔明速来有看法,更清楚他帐下老人与荆州籍士人之间的矛盾。话说。诸葛亮作为刘备军与荆州士族的纽带,在过去的数个月里为刘备引荐了不少荆州名士。他们中有南郡的习祯,有宜城的马氏兄弟、有零陵的蒋琬等等诸多人士。求贤若渴的刘备对这些前来投奔的荆州名士通通委以重任。但这一举措却令张飞等人腹诽不已。其实刘备并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张飞与关羽的地位在他心里的地位亦是无人能及。然而他们既已在荆州落脚。就必须借助本地士族力量,否则莫说是实现孔明的“草庐对”了,怕是连长沙也呆不久。只会像早年在中原时那般四处流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