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你我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天大收获!(求订阅!!)

第一百四十三章 你我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天大收获!(求订阅!!)(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总的来说,在王保保去世之前亦或者说蓝玉捕鱼儿海大捷之前,大明朝主要的军事作战方向就是北元朝廷,朱元璋几乎没有向辽东派遣一兵一卒,以至于辽东大明的势力一直被压制。

说完了北元再来看看同一时期的沿海,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虽然被消灭,但是他们的残余部队一直在海上肆虐,对大明朝的沿海地区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同一时期倭寇之患也爆发了。

洪武二年春正月,“倭人入寇山东海滨郡县,掠民男女而去……”为了应对来自海上的危机,且明朝的都城南京距离沿海非常近,所以必须要留守部分兵力来应付倭寇。

由此观之,朱元璋手里虽然有部分闲置的明军,但这一部分力量必须要用在对付北元和倭寇身上,两人才是心腹大患而辽东则只是肘腋之疾。

事实也证明朱元璋的战略是正确的,纳哈出曾带领北元的残余势力不断进攻辽阳一带,甚至于明军的后勤补给都出现了大问题,陆上运输险受影响,海上运输业被倭寇威胁。

“同知大人,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欧阳伦听到刘益提出来“结义”的想法,先是一愣,随后就像通了。

如今辽东大地上,虽然明面上属于大明的辽东都司管辖,但还有不少元朝的残余势力存在,这些元朝势力早已陷入分裂状态,但是他们都打着元廷的名号鼻彼此之间团结且相互为援。

而且还有洪宝宝这个名义上的统帅协调,在面对刘益的时候还是比较团结的。

而朱元璋虽然手里还有些武装力量可以使用,但他依然坚持招抚纳哈出的战略,并不打算出兵帮助刘益。

朱元璋设立的辽东屯田制度,也因为频发的战争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大局依旧向着朱元璋谋划的方向发展,纳哈出最后也选择了投降。

蓝玉在捕鱼儿海大捷使得明朝投入在这方面的兵力得以释放,朱元璋实施的“禁海”政策也使得倭寇之患得到一定的缓解,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样的大势力下辽东之地的各军阀不断投降。

作为穿越者,欧阳伦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图,也看穿了刘益的小心思,欧阳伦也有了自己的决定。

辽东战局如何,是统一还是分裂,他并不关心,但辽东有一个刘益在前面挡着,永安府会安全不少,可以安心发展,所以刘益不能垮掉,这一点他和朱元璋的利益相同。

不过朱元璋多次向纳哈出示好,可惜对方并不接受朱元璋的好意。“将军若能遣使通旧日之问,贡献良马,姑容就彼,顺其水草,犹可自逞一方。”朱元璋如此强势的人,都说出这样的话了,但是纳哈出依旧不愿意归降。

即便招抚策略受挫,朱元璋对辽东地区的态度也没有改变,欧阳伦明白朱元璋这是想要将辽东收归己有但又不想用一兵一卒,从大局情况来看的确可以做到,因为残元终究是残元而大明统一天下则是大势所趋,只是统一辽东的时间比较长久而已,后面的结果也证实这样是可行的。

利用刘益成为了大明朝牵制残元势力的据点,一点点蚕食割据在辽东的残元势力,这也是重要的一环,朱元璋不会提供大量的帮助,但也不会眼看着刘益垮掉。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也曾提及过:“朕即取辽阳者……辽地虽远,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当自归。”意思就是说,只要天下都太平稳定了,整个辽东地区自然就会归顺大明朝。

在朱元璋的眼里,辽东之患并不是大明朝的根本之患,洪武年间最大的外部危机来源于两个地方,第一个就是在北方建立的北元,还有一个就是大明沿海的倭寇之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