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超强兵王 > 第七百三十七章 黄庭坚手稿

第七百三十七章 黄庭坚手稿(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名家手笔,用料珍贵,足以证明这件笔筒的珍贵,展云飞估计,如果上拍的话,大几十万肯定没问题。但是一番砍价还价,展云飞却只有三百元就买下,无疑又捡了一个大漏。

“老太婆,快拿着你的东西回去,别以为所有人都是傻子,连《晋书》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突然间传来怒骂声,展云飞转头一看,不远处宝华斋的老板半推半送地把一位老太太赶出来:“连房玄龄和黄庭坚的都搞不清楚,你们这些造假的,越来越没素质了。”

“老板,这个册子是我们家祖传的,我没有作假。”老人家眼中秦泪,但却不忘为自己辩解。

“祖传的?那说明你们家世代造假。”宝华斋的老板嗤笑了起来,这明明是一卷《晋书》手稿,却有黄庭坚的落款,简直就是赝品中的垃圾品。

“你。。。”老人家不善斗嘴,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华夏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一直到明代开始为皇家所重视。

但紫檀非常稀少,且生长缓慢,最大直径只有二十厘米,可见这件笔筒材料珍贵。

史料记载,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华夏。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无法使用。

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等西方人士较华夏更重视紫檀木,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华夏,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华夏。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这位老板,这话未免太过了。”展云飞走上前,潘家园里百分九十九在卖赝品,也包括斋老板,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把人世代祖先都骂进去,那就太过了。

而且,老人家手中那卷册让展云飞体内的元气产生感应,必然是上了年头的老物件。

“你这个小年轻懂什么,对这些造假者何必客气?”宝华斋老板冷哼一声,根本不拿正眼看展云飞:“要是人人都这样,那我这宝华斋也不用开了,直接收假货做慈善得了。”

“你敢说宝华斋里没有一件赝品?”展云飞冷笑一声。不再理会这人,对着老人家说道:“老奶奶,能把你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吗?”

当然,材料仅是其中之一,对于木雕作品来说,雕工才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雕工,再好的材料也是浪费,甚至有损材料的价值。

紫檀木雕笔筒使用浅雕的首先呈现竹林七贤,将人物、竹林完美地展现出来,更为难得的是,雕刻作者深知竹林七贤的故事,竟然通过人物形象很好地展现出竹林七贤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

展云飞可以断定,这绝对是名家手笔,普通木雕师傅根本不可能如此传神地表达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笔筒上这幅画已经完全勾勒出这种意境,非大师不能完成。

更重要是展云飞还看到地下有款,方古林。这是一位明朝雕刻家,成就非常高,堪称妙用入神,亦被称为明朝妙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