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道若虚 > 第四章 混个温饱

第四章 混个温饱(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且天生的道种毕竟是少数,像清风就是上清宗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让道心石呈现纯白色的弟子,而楚之钰当初入门之时,道心石呈现的是白底之上有些斑驳的杂色。

四人陆续来到七曲洞前,只见洞前有几颗百年老银杏,因为正好是秋天,银杏树枝繁叶茂,以树为梁,以叶为顶,正好像个金色的通道连接到洞口。洞口一只梅花鹿四肢跪在铺满银杏叶的地上,鹿头低垂,竟然是正在打盹。梅花鹿似乎是感觉到有人来了,急忙抬起鹿头,见到前来的四人,忙站立起来。当目光扫过四人中的清风时,目光变得特别的柔和,前蹄轻抬,算是向玉真子行了个礼,便一蹦一跳跑到清风身前,用鹿头在清风道袍上蹭来蹭去,分外亲昵。

“宝七,你又跑到这七曲洞来打瞌睡啦?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玩,你先自己去耍一会儿,我等下忙完再来找你啊!”清风抱了抱鹿头,然后俯身平视着这叫做“宝七”的梅花鹿说到。

这梅花鹿像是已经开了灵智听懂了清风的话,心里有些不喜清风不与它玩耍,用头上的鹿角顶了顶清风的腰,再摇了摇鹿尾巴,竟然缠住清风不肯离去。

玉真子别过头来,扫了这一人一鹿一眼,走过来将一块玉牌挂在了梅花鹿的脖子上,笑着对梅花鹿说:“宝七,帮我去掌门师侄那里跑一趟,把玉牌给他。”

“贫道已经半生不曾收徒,今日……”玉真子摸过李久童根骨之后,便发现李久童是个修真习武俱佳的良才,而且眼前这个少年思想品德过硬,又能安然闯进离阳古战场毫发无伤,可能与道统血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玉真子对眼前的少年很是喜欢,就欲马上答应收李久童为徒。忽然记起上清宗收徒的规矩,才赶忙刹住几乎欲脱口而出的承诺,沉吟稍许,接着说:

“你这就随我前去七曲洞验那道心石,只要验证无误,与我道有缘,我便收你为徒。”

李久童已知自己的响亮口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听到玉真子要带他前去验什么道心石,心下不免忐忑,暗忖:“我不过要混个温饱,这道心石难道会读心?如果能看出我说的不过是溜须拍马的妄语,岂不是功败垂成,这可怎么办才好?”

这玉真子因李久童的一通响亮口号,觉得此子胸襟不俗,所言拜师的初衷与自己的平生夙愿不谋而合,尤其那句让天下再无饿死之人,正是自己穷尽半生无法实现的理想。难道真的是天降道种,要来传承自己衣钵,自己一生无法完成的夙愿,如果能够由此子继承,代代传承,未尝不能在自己兵解之后遥远的将来实现。玉真子真是越想越激动,也就不再耽搁,抓起李久童,跨出洞府,就向那七曲洞飞去。

楚之钰和清风,这屋里站着的两个少年道士,目瞪口呆,感到匪夷所思,怎么三言两语之间,这乞丐状的少年就要拜师叔祖为师了?师叔祖可是这不周山上清宗为数不多的元婴老祖之一,已经几十年不曾收徒了啊!楚之钰难掩心中的羡慕,清风却天真纯粹,只觉得李久童的一番话与师门长辈们平日的教诲不出左右,如果李久童拜了师叔祖为师,以后定要常来找这位小师叔一起修习道法。

梅花鹿宝七幽怨的看了看玉真子,又在清风身上蹭了蹭,算是提醒清风别忘了一会儿来找它玩耍,恋恋不舍的向峰下跑去。

四人不再啰嗦,径直走入洞中,沿途玉真子手指轻弹点燃洞壁上的油灯,只见这七曲洞曲径通幽,弯弯绕绕,稍显狭窄,李久童紧跟着玉真子,亦步亦趋。走了大约一刻钟,洞内空间豁然开阔,像是一座大型穹庐。李久童才看清楚这七曲洞内山石嶙峋,千姿百态,开阔处树立着一块半人高椭圆形石头,石头四周气韵缭绕,石头上篆刻着金色的字迹,想来这就是那“道心石”了。

仰望着这块布满了符篆的石头,李久童心生亲近,心下有些疑惑:这块石头为什么如此眼熟?

楚之钰和清风无暇多想,师叔祖收徒这样的热闹怎可错过,赶紧争先恐后窜出洞府,御剑向七曲洞追去。

这道心石是上清宗的至宝,据说是当初女娲娘娘补天留下的一小块碎渣,说是碎渣,其实也有半人之高。之所以珍贵,还因为上面由上清宗开宗祖师呕心沥血篆刻了诸多符篆敕令。主要作用是甄别入门的弟子是与道有缘的先天道种,抑或只是普通凡人,或者是包藏祸心欲潜伏进上清宗的邪魔外教。

甄别的过程无非是让欲入门的弟子将手放在石头上,天生道种一般都具备浩然正气,道心石会呈现纯粹白色,普通凡人心思繁杂,贪财的会呈现金色,好色的会呈现粉红色,恋权的会呈现朱红色,更有那各种心思搞不清楚在人世间苦苦求生存的凡俗庸人,会呈现五彩斑斓各种杂色,而如果那些心怀叵测身具邪气、戾气、煞气的邪魔外教之人,道心石就会变成黑色。

上清宗也不是只收那能让道心石呈现纯白色的天生道种,毕竟这若虚大陆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人人可以修道,天道是大家的,只是看谁能够把道心修得更纯粹,看谁心思通透能够有机缘领悟大道。

相传这不周山曾经飞升的一位老祖,就是一个普通的烧瓷人,日日与火为伴,突然有一天领悟了五行之火的玄妙,从而入道。在千年前与上古凶兽裂天兕的一战中,这位老祖以五行之火重伤裂天兕,将其赶出若虚,立下了无量功德,从而证道飞升成为了真仙。这不周山也因曾是这位老祖的旧居之地,而逐渐成为了道家法场,不断有宗门在此开宗立派,逐渐融合为今日的上清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