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刚重生,老婆就离婚回城了 > 第485章 助学基金

第485章 助学基金(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邓建兴感叹道,“可是,对于从乡下,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生,就太困难了。以前,我也是山脚旮旯里走出来的……”

见秦向河看来着,邓建兴继续道,“对这部分学生,学校打算尽量的补贴。但是经费有限,还有许多要建设的……其实,今见不到你,我也打算等放暑假,就去找陈经理和白经理谈谈。为了学生,我豁出这张老脸没什么……”

秦向河无语,要钱,还要成滚刀肉了。

不过,为学校为学生能这么拉下脸的校长,后世可不多见。

他想了想,道,“锦湖……就是我们公司,也有要办个助学基金的想法。可以……以爱鹿电子的名义,分两年期,注入两百万……”

毕竟白鹿实打实的是中宁人,在外闯出名声,对学校无疑有益。

瞧四周的学生纷纷看来,邓建兴往操场边缘示意。

走到一处稍僻静的地方,他咳嗽下,道,“你既然都喊我邓叔,那我就不客气了。今年,上面发了文件,从新学年,就要开始实行高校收费制,中宁大学就在第一批试点高校内。”

秦向河闻言一怔。

他只知道,八十年代,上大学都是国家出钱,学生每月还有些补助。

“两百万?!够了够了!”邓建兴大喘气,喜不自胜的连忙接话。

果然是大公司,出手就是大手笔。

“邓校长,这笔钱不只单单面向中宁大学,还希望能帮助更多学校的贫困学生。其它的,希望学校这边,能牵头这个基金。”

秦向河那次在茅塘,和刘庆来谈起建茅塘学时,就想过成立一个类似的助学基金。

这时候,如果有中宁大学这样的学校挂名,能省很多事。

若是精打细算些,每月甚至能余个几块钱。

这也是八十年代上大学,不少学生,每学期能往家里寄点钱的缘故。

当然,这些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偏远贫困地区。

他倒不清楚,从今年开始,大学就要收学费聊。

“……每年两百块钱,对城里学生,不算什么,家里有人上班,也就是两、三个月的工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