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瑕不掩瑜 > 第二卷,江湖难游 第二十二章,乱行其道。

第二卷,江湖难游 第二十二章,乱行其道。(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偏偏,屋漏又逢连阴雨。原先拥立周谨的老将们此时都站出来要拥立周俊毅,更有传言,说是皇帝觊觎周谨权势,害死了周谨,推到帝师李世言的头上,更有人说太后之所以一直不曾临朝听政是被皇帝所软禁。

军费不足,粮草不足,皇帝急得焦头烂额,让全城节俭,还弄出了什么“战时捐”来开源,税收加了一倍不止,还把火湖之水拿来买卖,换取钱财支撑粮草。

“战时捐”弄得许多人叫苦不迭,那些个富户你要他们花钱买默雪一笑,千金万金有何难兮,但要他们掏钱去填粮草那个无底洞,没有一个人愿意。皇帝一怒,索性抓了几个大户,抄家灭族地杀了一通,金银是得到了,名声却也坏了。

刚好,火湖水又出了事情,不知道是谁往里面投了毒,喝者即死。曾经洗髓易筋,虽千万万万亦不可得的火湖水成了避之不及的毒药,沸反盈天,那些喝死的人都是大富大贵之人,如何肯认这个冤枉,却也闹不过皇帝,含冤离去,昭义的人数是一天比一天少了。

火湖事后便有小儿传出歌谣,“天地怒,火湖毒,正不行,邪当道”,意指当今太平帝为邪佞当道。更有一句顺口溜:太平帝不太平,百年大业今朝散。先帝年号大业,太康皇朝传至太平帝已有百余年,其含义是指太康即将改朝换代。

“是的。”莫离一本正经地点头,眼底是掩饰不住的欣喜,对上子瑜的眼眸,都明白了那份希望和欣喜从何而来。

… … … …

太康与凉国的战争已经打了一年了,除了冬季过年大家息战了三个月之外,两国一直没有停止你争我夺,西州的局面也是几月一变,互有得失。

凉国本来占了上风,仗着那些投降过来的城主杀了虎踞军一个措手不及,甚至用毒箭射伤了敬王周俊毅,可惜好景不长,也就是三个月后,昭义大军赶到不说,竟然还有一队虎踞军从幽林穿过,x入了凉国后方,烧了粮草,前后围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却巧,凉国调了精锐驻守在庆城附近,情急回援,倒也不曾伤亡惨重,休养了不到三个月,借着昭义大军与虎踞军将领矛盾,凉国又集合人杀了回来,曾经被虎踞军利用的幽林通道也被凉国抢了,而且又在附近建立了一条通道,一拨人从昭义大军后面杀入,赢了一场。

这还不算,又有人爆出了皇帝的****韵事,什么迷恋听雪阁的默雪,昼夜嬉戏,说者口中恶毒下流的词汇令人拍案叫绝,甚至有人还因此联想到了太后,毕竟太后曾经的美貌也是举世无双的,便有人说皇帝幽禁太后是充盈了后宫,而那个大婚之后不再见到的皇后也成了说辞,说什么皇后不堪屈辱自尽而死的,说什么皇后忿而离宫,随苏君远走的,种种说辞,不可尽数,直把太平帝说成了一个只会yin邪的昏君。

一直失踪的苏君也成了众人眼中的谜题,不少人开始猜测苏君去了哪里,有说去了大汉扶持汉皇卢林的,因为传说那皇帝是个好皇帝,更有传说凉国如此凶猛就是苏君暗地里扶持的,就是为了解救妹妹,为其身为皇后的女儿报仇。

早在以前的传说中,苏君就成了神一样的人物,什么对皇帝下命咒啊,所以炀帝才五年而亡,便有人说什么苏君一怒可分疆裂土,可水淹太康,就连火湖水有毒也成了因为苏君震怒而来,弄得不少人在偷偷搬离昭义,只怕苏君真的放水来淹,昭义第一个保不住。

而此时,苏君正安然在北明宫内,与他同在北明宫的还有玩儿够了的子谦。

大概昭义大军的那个中丞也得了什么信息,夺了凉国一个将领的首级戴罪立功之后就不见了踪影,把全军交由周俊毅调遣。周俊毅的经验何其丰富,立刻挽回了颓势,却碍于粮草不足,而不得不采取守势,维持局面。

边疆信息不通,却少有人知道昭义并不仅仅是粮草一件事情。

比起西州,昭义更乱了几分,先是有人造谣生事,再就是周俊毅之父亲王周谨遇刺身亡,而那刺客竟然是大汉奸细李世言派遣的,朝堂上乱作一团,不知是谁把这件事散播了出去,还传出了大汉即将入侵太康的传言,昭义人心惶惶。

这还不算什么,皇帝为了粮草而行的“交粮令”则引起了很多城主的不满,喧哗不交的有之,自以为能力足够,起兵拥地而重的也有之,仗着天高皇帝远无力讨伐而不理上令的多在北州和南州。

自从两州州阁死去之后,皇帝就没有再任命新的人选下来,那些个城主自己把持惯了,也有一套收买城卫的手段,于是本来应该监视城主作为的城卫也和城主同流合污,昭义一时有没有了大军,奈何不得,只当不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