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唐天下 > 第二十九章 漳泉往事(下)

第二十九章 漳泉往事(下)(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煜接书后以“洪进多诈,首鼠两端,诚不足信”回答,太祖再次诏谕李煜,李煜只好听命,不敢为难陈洪进。“是冬又贡白金万两,乳香茶叶各钜万。煜复上言,请寝洪进恩命,太祖又以谕煜。”?这样,陈洪进成功地从北宋得保护,增加了与南唐周旋的筹码。

到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索性把泉漳两州由原来的“清源军”改为“平海军”,正式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铸印赐之。

又以陈洪进长子文顕为节度副使,且知泉州,次子文颢知漳州。

这次宋廷越过南唐,直接向泉漳颁赐军额,表明宋太祖已不给南唐以礼遇,要发动决定性的统一战争。

陈洪进在外交上的成功,导致泉漳两州又有了十五年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了每年筹集大量的贡品进贡给宋廷,史书中说他多敛于民,后来宋太宗甚至对他的丞相说:“陈洪进止以漳泉二州赡数万众,无名科敛,民所不堪。”实际上加重民众负担的主要原因如地方志乘所说是为了向宋廷纳贡。

第二十九章漳泉往事

明年夏四月,大享将吏,伏甲于内,将害洪进。酒数行,地大震,栋宇几颓,坐立皆不自持。同谋者以告洪进,洪进亟去,众惊悸而散。汉思事不成,虑洪进先发,常严兵为备。

洪进子文顕、文颢皆为指挥使,勒所部欲击汉思,洪进不许。一日洪进袖置大锁,从二子常服安步入府中,直兵数百人皆叱去之;汉思方处内斋,洪进即锁其门,使人叩门谓汉思曰?‘郡中军吏请洪进知留务,众情不可违,当以印见授。’汉思惶惧,不知所为,即自门间出印与之。洪进急召将校吏士,告之曰:‘汉思昏耄不能为政,授吾印,请吾涖郡事。’将吏皆贺。即日迁汉思别署,以兵卫送。”

《续资治通鉴》记叙此事后还特地提到“汉思退居数年,以寿终,”可见留从效死后发生的执送留绍鎡和幽禁张汉思事都是不流血的。

比《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生活年代稍早的蔡襄为陈洪进儿子之一的陈文善页?写的墓志铭中说:“从效为帅,王(指忠顺王陈洪进)为之副,从效死,张汉思继之,汉思昏不治,王自代之。”

向急需战争费用的宋廷缴纳“保护费”,是不得己的事。与动乱和战争相比,却是好得多的选择。

朱维干先生在《福建史稿》中提到,陈洪进每岁向宋廷进贡的泉州土产菖麻,从四十匹增到二万匹之巨。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人民负担之重,另一面也说明地方生产力之发达。

在比蔡襄生活年代更早的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在为陈洪进的幕僚陈仁壁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唐未大乱,天下分裂,东南闽,有王审知据之自立,继以李、留、张、陈凡五帅七十年。”

陈洪进取得政权后,分别向南唐和北宋方面请求任命,南唐方面随之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观察泉南等州”,承认了既成事实。

陈洪进又附吴越王钱氏请命于宋,还派衙将魏仁济间道奉表去开封,表章自称“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恭听朝旨。”宋太祖显然对此感到满意,遣通事舍人王班送诏书到泉州抚谕。

据《枫亭志》陈洪进传(可能来源于泉州古《清源志》),宋太祖还将此事诏告南唐后主李煜,诏书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

“泉州陈洪进遣使奉表,言为众所推,因而总领州事,以诚控告,听命于朝。观其倾诚,尤足嘉尚。但闻泉州昔尝附丽,尤荷抚绥,然变诈多端,屡移主帅。恐其地里辽远,制馭有所未遑。朕以书轨大同,恩威远被,嘉其款附,已降诏书。盖矜其远俗便安,不必以彼此为意。想惟明哲,当体朕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